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杰出人物
乞丐雷锋雷锋黄好德:扶危济困五十年
时间:2021-12-28浏览: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前言:和谐世界五雷锋
 
2011年底,人类社会发展的车轮,进入了新的时期。
面对一个思想混乱、道德滑坡、自私堕落的社会,每个人都面临着重新选择人生方向的问题。什么是真正的真理,什么是美丽的、有意义的人生?什么是一心为公,无私奉献?从五位雷锋典型——和谐世界五雷锋的身上,我们应该可以找到答案!
这五位大爱无疆的雷锋典型分别是:警官雷锋鲍金萍、文化雷锋陈泽民(南杰)、乞丐雷锋黄好德、农民雷锋徐建利、印度雷锋德蕾莎。
愿他们无私大爱的光辉,能给世人带来美好的心灵启迪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民间艺人,心怀大爱 

黄好德,安徽阜阳人,1936年生。
2岁时,蒋介石扒开黄河花园口,洪水泛滥。母亲抱着他逃难,一路乞讨。后来,与父亲会合后,即由父亲卖唱,母子乞讨过活。6岁,开始和父母一起从事革命工作,主要负责收集敌方情报。12岁开始进入剧团学习、演出,周游各地。他天生有行善助人的情怀,虽然自己的生活也相当艰辛,但仍乐于随份随力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。
六十年代,国家宣传雷锋的事迹,他仿佛于茫茫人海中见到了希望的明灯。从此,更加自觉自愿,更大量地做各种好事。数十年如一日,不懈坚持,乐此不疲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创建中国第一家农民图书馆
 
改革开放后,年近花甲的黄好德看到,伴随着物质上的富裕,当地不少人的精神开始变得空虚、晦暗,动辄吵嘴打架,不尊敬老人、邻里不和等现象也日益增多。于是,在1994年秋,他向村党支部要求自办图书馆,供农民学科学、学知识。村干部支持这一想法,并将村里的8间公房借给他做馆舍。
图书馆挂牌了,他就拿出家中的200册藏书,可不出半个月
书就被借光。他连忙筹集了7000多元购进图书,方使图书馆初具
规模。随着读者面的扩大,图书的数量越显不足,黄好德除隔
三差五筹钱买新书外,还到县城一些单位收来旧报刊,剪贴成
册,供人借阅。
这座他自费创办图书馆,藏书近20000册,订阅有50多种报刊,并建有棋艺室、乒乓球室、放映室,辐射面达到五个乡,读者包括周围120多个村的农民和县直一些单位职工,从而成为当地农民求知充电的知识宝库。他还开通了热线电话,无偿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、农产品加工生产等方面的信息服务。因此,他的图书馆被当地人誉为“馆小作用大”。时任安徽省副省长的杨多良同志闻讯称赞它是“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大学”。随后,图书馆成为了安徽省双百工程界首市示范点。
而他也获得安徽省阜阳市第三届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等光荣称号。 他的事迹也相继被《人民日报》、《安徽日报》、《阜阳日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 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无私忘我,造福人民
 
2004年,为了在更大的天地里造福更多的人,年过七旬的他毅然孤身北漂,来到了首都北京。
在随后的六年多时间里,他先后拾过破烂,当过群众演员,当过美院模特,剪纸扎花,卖报送报,后靠报摊维持生活。
依托报摊的微薄收入,他依然利用天时地利发挥余热。为驻地附近的村委会、老年活动室等,每天坚持义务发放报纸四十份,连续四年如一日。
四川汶川地震后,他含泪向有关方面多次捐款,表达了自己一片至诚之心。
近年来,他还向国家图书馆、清华大学等单位和个人,捐赠图书近7万册。
2011年春,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雷锋精神报告团成员,与文化雷锋陈泽民(南杰)先生等一起走进了华北石家庄和保定高碑店。在石家庄期间,他再次向石家庄高新区北郄马村捐献了一万五千册图书,用以成立村图书室。
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他一如既往地热心公益事业,积极践行助人为乐的光荣职责和使命。他的心如太阳一般光明,如孩子一般纯洁,无私帮助了成千上万需要帮助的人。
     他说: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一个人生于世上,幼小的心灵是纯净的,是一张白纸。而随着他在社会这个染缸里长大,学好学坏离不开我们的引导”。
直到今天,已经年近八旬高龄的他,继续义无反顾、一往无前地实践着传统文化和无私忘我的雷锋精神,每天都在书写着新的爱心篇章!